從促進勞工職場健康談中高齡職務再設計的運用
王智仁
國立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督導
大部分的人一天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職場,一輩子有三分之二的青春貢獻在工作,職場是否安全、健康與否?是生涯發展中重要的影響!健康促進與個人之間的關聯,多數就業者已有見地,坊間也有很多的資訊,但你可曾想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化」徵兆逐漸上身,本來易如反掌的工作變得不那麼「易」、妥善的職場可能逐漸不妥善時該怎麼辦?
近年來襲捲台灣的浪潮就是「老」這件事情,它不但衝擊了國內的社會福利與醫療資源,也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型態與職涯發展。就業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參與,影響的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經濟能力,對於國家的整體勞動力都是事關重大的問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為因應國內人口老化及少子化造成勞動力逐漸短缺等變化研擬相關機制,於103年頒布「推動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計畫」,藉由職務再設計(Job Accommodation)協助排除中高齡及高齡就業者因老化過程所致身體與心智能力下降之工作障礙,透過工作分析評估後介入改善策略(包含提供適當就業輔具、改善機具設備、重新設計職場工作環境與改善工作流程等),以期在老化的過程中能工作順遂、安全、不損工作價值。
然中高齡就業者老化過程到底會造成什麼障礙問題?不論你是否已達到中高齡的階段,閉上眼想像一下,假如你「老」了,現在的工作會發生什麼問題?需要搬物時,還搬得動嗎?檢視細小的物件時,看的見嗎?原本的工作還能持續做下去嗎?需要做什麼改變呢?當你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其實已開啟「職務再設計」的第一步了!
依據Wieland和Schutte (1985)提出適性就業的三大重點:安排適任的工作、工作的指引與訓練及職務再設計;其實職務再設計並非高不可攀或只專屬障礙族群,它與每一位就業者都息息相關,當你在調整適當的螢幕觀看角度,或常用/慣用的工具怎麼擺放,使用才順手時,職務再設計已經在進行了!職務再設計的精神存在於職涯發展中的每個歷程,當然促進中高齡者的職場健康更需要此專業的介入。
職務再設計可運用範圍有哪些,彙整如圖1所示,包含生產力、職場環境、資訊接收與傳遞及安全性等範疇,當老化在這些範圍影響工作的執行,都是職務再設計可以協助的範疇。
.png)
圖1
然在探討職務在設計如何協助中高齡工作者老化的議題時,只聚焦在「不能」或「弱勢」似乎過於偏頗不夠周全,且職務再設計容易被貼上只有硬體或輔具補助的標籤,反而稀釋了「再設計」的精神;為了更清楚知道中高齡者的就業狀態,進一步運用SWOT的模式來分析中高齡的就業狀態(圖2),從優勢、弱勢、威脅與機會不同的角度切入,雖然老化過程中有許多就業上的弱勢,但隨著投入職場時間長、職涯發展久,相對累積更多無形的經驗,這些無形的經驗是否蘊藏著有價值的職能,更需運用職務再設計篩出並再利用,轉化成就業的正向力。

圖2
職場上的問題形形色色,有些是雇主的責任,有些是生財設備,有些涉及職場安全衛生相關法規,那到底什麼樣的老化問題適合運用職務再設計來介入,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評估方式可以自行檢視:「工作中的障礙只有中高齡者作業時才發生,還是任何人都會發生」。前者很有可能是因為中高齡老化而造成的工作問題,後者則非;運用上述的小技巧可以作為檢視中高齡者在職場作業健不健康的初篩模式。若所發生的障礙只有中高齡者作業時才會出現,建議連結就業服務單位做進一步的協助。期望職務再設計可以協助到有需要的人,讓中高齡工作者在職涯中「老」得健康又順利。
想進一步了解「中高齡職務再設計」申請方式,相關資訊請至台北就業大補帖(okwork)網站(網址:https://www.okwork.taipei,路徑:首頁/人資必看/中高齡職務再設計)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