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政策當顧及勞動發展
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及人力資源學系副教授
台灣勞動學會理事長 張家春
環境部於2024年8月9日召開碳費,費率審議會決議碳費一般費率起徵價格將落在每噸300至500元間,並兩年檢討一次,將採分階段調升,2030年後每噸費率能達1,200至1,800元。對廣大的勞動者而言,內心擔憂企業會把增加的成本轉嫁造成「綠色通膨」,苦日子中將要來到。據悉,有房地產業者放話房價會漲一成以上,但環境部評估,碳費對建築成本的影響小於1%。這中間的估算落差洽反映出當前政府對於實務的認知有所偏誤。當排碳有價,房地產業者跟消費者的確可能共同承擔長期預期的能源上漲與循環經濟的投資,因此房屋建造就會考慮節能減碳的設計施工與建材的採用,否則未來要付出的碳排代價可能更大。這樣而增加的營造成本就絕非環境部只對當前材料製造含碳計算的一次性成本而已,例如建商會採用隔熱的綠色建材而非當前的非綠建材,成本自然不會等同環境部所估。
每次看到國外關於綠色工作的職業訓練資料時總是慨歎我們政府何時才會醒悟淨零碳排政策是方方面面整體經濟社會因應衝擊的政策,而不是現在只談再生能源、碳捕捉材料技術開發等等圖利研發機構及能源開發商的偏頗政策。以前段所述綠建築建設的指標就涵蓋: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及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八項指標。這就是實施碳費(稅)之後,消費者不會只是就現有的碳排環境來規劃未來,而是會因為碳費(稅)而改變消費選擇。他們會全面性的轉向偏好到綠色消費產品上。因此,簡單舉例說明:建案中會選擇買自然採光佳的,隔熱保暖好的材料,水循環利用佳的用水系統…等等的建築。我們看到在英國政府有開設屋內環控電機工程職訓班,提供因應新型態的住屋需求而有的控溫環境施工工法,其中多功能的感應器與中央空調的佈線,線路施工與氣密施作方法都涵蓋在訓練中,這已經與傳統的電匠訓練多有不同;又因為氣候變遷,夏天高溫、冬天暴冷,土木泥做也有不同的工法要求,尤其是材料上多有新型泡棉隔離物料,施作方法是要在夾層中均勻灌入泡棉,這又是一門新技術的教學,英國所有建築設計、土木泥作、室內裝潢等證照都為了因應這種變化或者增加訓練課程或者設立新的工法證照來因應。而這些變動都會是因應碳費徵收所帶來的建築工法變動,也會增加建造成本。環境部其知之乎?
我們不得不呼籲政府應當重視氣候變遷下整體民生及產、職業結構的變動,當努力創造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下多方面的因應策略,而非當今只看短期,只聽少數電能專家及環工說客的偏頗建言,遽下80%相關預算專用於再生能源,負碳技術中,忽視了關係眾多營營求生的技術勞工,更忽視了這些勞動者背後所代表的家庭,而這些勞動者家庭卻又是撐起整的經濟的主體,政府忽視綠色經濟下勞動相關的因應政策將帶來嚴重經濟衰退的結果。
經濟的“綠化”會影響就業市場,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原有工作的轉型;二、既有工作消失;三、新增工作機會。原有工作的轉型則如前一段建築業的工作有了新的產品需求推動而使得建築師必須懂得新的建材與新的綠色設計需求,使得建築工人必須懂得新的材料如何施作,使得設備供應商轉向新的設施產品的供應。這就是原有工作的轉型。本文這樣舉例就是要凸顯與政府現下只強調發電產業的工作轉型不同,雖然發、輸、配電業也會更先行的面對工作轉型需求,而產業的勞動發展正也同樣被忽視。第二,既有工作的消失很多人會舉例發電業從燒煤轉成再生能源,所以原來發電廠中的勞工會失業,但是實情當然不止於如此,舉例而言,越來越多的電動車會使得以後修車更進入模組化修車,傳統的修車廠將會逐漸被汽車生產商的保養廠所取代,那麼傳統修車工人將何去呢?第三,新增工作機會,當然現階段我們最重視的是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目前也讓青年趨之若鶩。然而新增的工作何止於此?還有綠金、黑(海洋吸碳)金及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租賃)的新增工作都是新增工作的範疇。
我們現在的政府必須重視生活實踐。台灣綠色經濟重組的主要趨勢和機制是什麼?哪些特定技能和一般技能是新興的,哪些正在下降?需要哪些職業來緩解氣候變化,應該制定哪些政策來滿足對綠色職業的需求?如何開發教育和培訓系統以快速回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如何使教育和培訓標準更接近職業標準和雇主在綠色工作中的優先事項?這些都是重視勞動發展所必須對應的課題。當看到外國如火如荼的開展綠色技能技術認證,進而開設技能訓練,結合市場需求推介就業活動而我國幾乎在綠色勞動力養成、因應衝擊下之勞動者保護、就業市場轉型上相關政策不動如山,本文還是要再次呼籲淨零碳排政策當顧及勞動發展,建議:
一、 綠色轉型政策當注重勞動課題
綠色就業的增長涵蓋更大的就業範疇與工作內涵,推動政策要使得勞動力市場有更大靈活性、促進台灣內部勞動力流動的潛力方得紓解及因應綠色就業轉型的變化。
二、 當依國情全面性檢討綠色經濟相關之激勵措施
在英國蘇格蘭和威爾士制定了綠色就業戰略,認識到所有職業都需要“綠化”,所有工人都需要一些通用的“綠色”技能,因此僅僅推責於特定的“綠色”部門並不週全,我國應在台灣氣候變化方案及其相關行動計畫中確定各產職業技能差距,並通過可勞動培訓戰略整合到國家全面性減碳能效計畫中。
三、 當注重綠色經濟與部門變化的協調
有些行業可能會衰落,比如煤發電和其他重工業,但大多數行業會正向發展。廢物管理和生物燃料的農業生產等低技能工作會減少。“綠色議題”可能會無意中導致社會某些階層遭受損失。政府須跨部門設立 “淨零碳排因應基金”專門為那些因全球競爭而失業的人提供幫助。
四、 當建立綠色就業技能工作職類典
從速建立新興綠色經濟相關的技能工作職類典,可分為通用技能和特定技能兩大部分來訂定。
五、 當建立綠色就業特定技能證照制度
綠色經濟相關的特定技能並不完全是新技能,它們有的是附加的,有的是現有技能的融合,政府須將轉型與新興的技術涵蓋到各個行職業工作證照制度之中。
六、 當重視綠色經濟教育與訓練課程的發展
重要的是,修訂後的課程,特別是科學和技術方面的課程,提供有關緩解技術的必要知識。專業人士和藍領工人都需要接受相關綠色技能的再培訓。所有終身學習計畫都應提供適當的技能更新,以順利向低碳商業的過渡。
七、 提供在職者新技能培訓
應儘早確定新的技能需求,以便支持培訓人員熟悉新政策對的技能影響。建議成立「台灣綠色職能發展委員會」,可就新技能換新就業倡議為未來的一個關鍵優先事項制定了綱要,更能預測新的技能需求並協調就業和教育政策。
八、 重視綠色經濟的社會面需求
綠色經濟的社會方面是顯而易見的需要一種影響整個社會的新工作方式。因此,不僅應審查所有商業和就業部門的技能和教育需求,還應審查更廣泛的社會將發生行為和技術變革,在全社會範圍內提供緩解措施,對於新產生的失業、怯志工作者實施救濟措施。
野火燎原,氣候變遷還是遙遠的課題嗎? 轉載自:unsplash.com
再生能源,新興的工作 轉載自pexels.com 以上照片皆來自免版權或可免費使用照片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