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4/01

勞動臺北電子報第191期

發行: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發行人:高寶華 本報每月1、15日出刊

漂洋過海新移民在困境中撐起家庭生計一片天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新移民家庭成長中心主任朱莉英

            

       來自越南的阿英嫁給長她10 歲的先生已13個年頭,且與先生育有一女,目前就讀小學六年級,先生在建築工地擔任吊重機操作人員,月薪35,000元,阿英為兼顧女兒的照顧,在早餐店工作,時薪160元,每週工作5天,每天工作6小時,月薪約19,200元,阿英一家在中山區租屋,房租加上生活開銷及女兒的教育費等,存款有限,雖然如此,原本簡單節儉的生活一家倒也和樂,但先生某天在工地工作時突然中風倒下,經送醫急救雖保住一命,但仍需長期復健,無法工作,家庭經濟只靠阿英微薄的早餐店打工收入,無法支應家庭開銷,生活陷入困境。阿英為維持家計,除了早餐店工作收入外,必須再找下午可打工的機會增加收入,然而阿英沒有什麼專業技能,還需要帶先生做復健,因此只能接一些零星的打掃工作,增加收入,但每月兩萬出頭的收入,如何維持一家三口的開銷?在先生短期內無法工作的困境中,阿英期待自己有更穩定的工作收入,能撐起家庭的生計。

 

       來自印尼的小玲嫁來臺灣已6年,家裡有兩個小孩,老大5歲念幼兒園大班,小的剛滿2歲,送托育中心,先生開計程車時間比較有彈性,因此小孩的接送全由先生負責,但因受疫情影響,先生每月收入賺不到3萬元;小玲在只有2萬多元收入的士林區電子工廠工作,因受疫情的影響,工廠的訂單不穩定,小玲不時就得放無薪假,夫妻二人每月的收入付完房租、孩子的教育費、日常開銷後,也沒辦法存錢,小玲覺得家境雖不富裕,但能和先生一起奮鬥打拼,生活倒也過的簡單快樂。無奈造化弄人,兩名孩子尚且年幼,先生卻因為突然得了癌症病逝,為了照顧稚子,小玲只好咬緊牙根苦撐工作,期待自己能獨力養家養孩子,讓家人生活無虞。

 

       臺灣缺工問題日益嚴重,許多產業面臨人力斷層,甚至發生提高薪資,招聘人才,卻仍無法填滿人力缺口的窘境。然而新住民無論是面臨家庭變故,亟需工作協助家計,或是本身的工作意願高,樂意投入就業市場,均能補充台灣缺工的問題,但新住民在就業市場上常面臨資訊權及勞動條件不對等、不平等,和救濟困難等問題。大多數的新住民因本身專業能力的限制,為了能快速撐起家計,只能投入低門檻的服務業勞動工作,如小吃店、餐飲業、清潔打掃、房務處理、工廠作業員、美容美甲、養生館…等工作,但這些類型的工作,受疫情的衝擊也最大,導致新住民易陷入失業無收入的狀況;又臺灣的老闆、店家,看到新住民來應徵工作,常有不保勞健保、不給基本薪資等情事,做多少算多少,或是有工作叫她來,沒有工作就叫她回去,而且這些雇主一次兩次欺壓成功,就會食髓知味,致使新住民的職場權益流失,新住民對勞資爭議處理方式不清楚,又覺得花時間爭取自身權益,不如去找下一份工作就好了,而放棄為自己爭取就業權益的機會。

 

       因此建議政府可積極規劃完善的新住民就業政策,公部門能與民間機構及企業界結合採行「訓用合一」的合作模式,針對要投入就業市場的新住民,透過產業之專業訓練提升新住民就業的專業知能與技術,並給予新住民充足的就業保障,包括工作薪資、就業保險制度、合理的勞動契約等,必能解決新住民就業困境,幫助她們撐起家計,更解決了產業人力不足的問題。

 

圖說:伊甸基金會新移民家庭成長中心新住民TQC考照班結業大合照

 

圖說:伊甸基金會新移民家庭成長中心新住民TQC考照班頒發結業證書

我想回饋:

文章主題對您的幫助程度?





可寫下您對文章的感受或建議

若有勞動法令或其它勞資問題請至臺北市陳情系統1999(https://1999.gov.taipei/)。

驗證碼


新住民就業需求的趨勢分析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社團法人台灣新住民家庭成長協會理事長楊文山

 

       「臺灣新住民」是一個多元族群與文化的集合體。過去臺灣社會的新住民配偶以女性、來自中國大陸、東南亞為主體,然而根據最新的數據,男性新住民在過去幾年內增加了快兩倍之多,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歐美、東亞男性成為臺灣女婿,定居臺灣。

 

       圖一顯示2000年至2004年間在臺灣的大陸與東南亞女性配偶達到歷史上的高峰,佔全國婚配20%以上,表示在這段時期,臺灣每四對婚姻中,就有一對是新住民配偶;此後比例逐年下降,尤其在最近三年疫情期間,每年大約不到八千對的外籍配偶移入臺灣。受到國家內部人口的性別失衡因素影響,近年韓國、中國大陸也積極在東南亞尋求婚配對象,可預期未來進入臺灣的東南亞配偶人數將持平,不再繼續增長。根據內政部移民署最新數據,目前全國外籍配偶人數為57萬5千人,居住地於臺北市者大約有6萬5千人。如果將大臺北都會區與桃園市合併計算,則有將近42%的新住民配偶居住於此地區。新住民配偶的社會適應、家庭生活福祉,也成了各級政府單位必須重視的重要市政議題。

 

圖一:、外籍配偶婚配數及比例表,1998-2016

 

       根據數次的移民署新住民調查數據,新住民配偶的年齡分布逐漸擴大,從2003年以25歲至34歲為主,到了最近2018年的調查,新住民平均年齡達到50歲左右,並以居住在臺灣長達10年到20年為多數,佔整體新住民人口的52%。隨者年齡的增加,中高齡新住民的人生軌跡,不僅面臨就業問題,也將面臨配偶離世、財產繼承,與長期照顧服務需求的個人問題。

 

       臺北市的新住民配偶就業需求,大致上與臺灣整體新住民就業需求相同,根據2018年調查顯示:新住民勞動參與率達到71%,比國人平均參與率高12%,且新住民的失業率為1.22%,遠低於國人的3.9%。且居住於臺北市的新住民,失業率遠低於鄰近的新北與桃園市,不到1%,也低於全國平均水準1.2%。整體而言,全體新住民的失業率與居住臺灣長短相關,未滿3年失業率為3.6%,一旦新住民適應臺灣生活後,失業率就持續下降;居住滿15年至20年者,失業率僅為0.8。新住民就業工作型態以製造業、住宿及餐飲、批發及零售業為主,僱用型態中76%受私人僱用;52%新住民的工作收入約為2萬至未滿3萬元。臺北市的新住民,也以服務及銷售工作為主;在就業問題方面,大約有28%新住民有遭遇工作困難,東南亞新住民面臨的困境主要為語言溝通不良,多發生在居住未滿5年的族群;大陸地區新住民則是隨著來臺時間越久,工時長、就業環境不友善,就業困難越多。

 

       基本上,新住民的求職管道以臺籍親友推薦(40%),以及在臺親友推薦(23%)為主,但也有16%新住民從事自家經營的行業;許多新住民因為語言溝通、中文書寫能力弱求職困難,或是受雇主以無身份證為由刁難、受到職場岐視等原因,不易找到工作。其實,新住民對於職業訓練有相當高(30%)的參與意願,其中,來自東南亞或是大陸地區的新住民最希望接受餐飲、美容美髮類的職訓課程,並有很高的創業意願;來自其他國家的新住民則偏好資訊、觀光、商業的職訓課程。高達54%的臺北市新住民希望參與創業培訓課程,且46%有尋求創業顧問諮詢、與創業貸款補助(57%)等需求。由於大臺北地區為全國首善之區,較有創業發展潛力,市府對於臺北市新住民的創業需求,可以多加著墨。

 

       作者本身也有輔導新住民姊妹創業的經驗。過去,新住民姊妹以餐飲業、美容美髮為主,不但可以補貼家用,也可以積累資本,過程雖然辛苦,但若能創業成功,可以帶來不錯的收益。最近幾年來,許多新住民姊妹積極投入於網路創業與銷售,在許多網絡創業的培訓中,能發現新住民姊妹對於手機網路的使用相當熟練,但當要改用電腦上網時,就較為吃力,因此常在訓練過程中遭遇困難而放棄。此外,新住民姊妹對於母語教學、通譯培訓課程也有高度需求,故未來在設計新住民姊妹職業培力上,可以多方增加這些類別的培訓課程。

 

       臺北市與臺灣社會都面臨少子與高齡化的問題,新住民移入將成為彌補臺灣逐漸流失人口的重要機制。臺北市居民需要建立共識,重視新住民對於臺灣社會的貢獻,將臺北市共築為新住民宜居、就業發展的多元友善城市。

我想回饋:

文章主題對您的幫助程度?





可寫下您對文章的感受或建議

若有勞動法令或其它勞資問題請至臺北市陳情系統1999(https://1999.gov.taipei/)。

驗證碼


活動名稱/內容 時間/地點 洽詢單位/電話  相關連結
「Bling兔U就在台北–優質旅宿業聯合招募」 4月22日(六)10:30~16:00
臺北車站中庭
(中正區北平西路3號)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02)2338-0277
相關連結
臺北市庇護工場母親節產品行銷記者會暨身障藝文音樂饗宴 4月27日(四)10:30-12:00
ENJOY臺北餐廳
(信義區市府路1號1樓南區通廊)
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
身障管理課
(02)2338-1600轉5215
 

如果您對本電子報有任何建議, 歡迎來信至 E-Mail:labornewspaper@gov.taipei
本信箱僅提供讀者對本報編排、文稿、主題之建議,有關勞資問題請上本局單一陳情系統https://hello.gov.taipei/Front/main

勞動即時資訊請加入勞動臺北粉絲團


本電子報歡迎轉載,僅供非營利目的使用,轉載時請務必註記來源為「勞動臺北電子報」,另請讀者切勿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原作文字,如有前述行為致有損害原著作者名譽之疑慮者,依現行著作權法規定,須自負民、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