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發行人:陳信瑜 本報每月1、15日出刊
共同開創台灣工會的行動方向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 邱羽凡
台灣自2011年5月1日施行現行勞動三法之後,迄今剛好已滿十年,此次非常榮幸能有此機會,參與台北市勞動局的優良工會選拔活動,共同走訪十多家企業、產業與職業工會,看到我國有愈來愈多的工會逐步走出過往單一廠場的模式,團結更多勞工,組織上呈現相較過往更為自由化與多元化的發展,並進入集體勞動關係之中以發揮影響力,實深刻感受到台灣工會的動能與力量已不同於以往!
我國工會法要求勞工組織工會,應有勞工三十人以上之連署發起,且限制基層工會組織為企業、產業與職業工會三種類型,在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結構下,企業工會組織於先天上就受制於企業組織規模大小而不易自由發揮,不過,此次訪視仍看到各企業工會運用極有限之資源(人力與財務),以各種方式拓展基層會員規模、培力工會幹部與會員,甚至能達到簽訂團體協約之目標,以爭取與捍衛工會會員的權益,突破勞雇間的單向控制關係,充分展現工會突破困境的能量。
在產業與職業工會的跨事業單位組織上,此次未有產業工會參與選拔活動,此雖不當然代表產業工會於台灣工會運動中缺席,但也可觀察到,理論上進行跨事業單位組織、結合相關產業內之勞工的組織模式,以在組織上有更高之獨立性(Unabhängigkeit)而不受雇主、國家、政黨之控制,並可具備更強大的社會實力(Soziale Mächtigkeit),產業工會應是發揮勞工團結力量的最有力/利模式,但於當前台灣實務上,總計5,724家工會中僅有246家產業工會(迄2021年底),顯示組織產業工會的困難,然困境即是未來的轉機,未來工會組織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相較於產業工會,職業工會也同樣有跨事業單位組織之優勢,且亦肩負提升勞工地位及改善勞工生活之角色,目前職業工會在我國社會保險政策引導下,一方面多以勞健保業務為導向,但另一方面也突破了以從屬性勞工為主體的會員結構,納入自營作業者於工會組織之中,此在勞僱關係認定日趨困難的勞務提供模式下,具有擴大保障勞動者於人格上從屬性勞工以外之工作者上的重要功能,且如同此次參與選拔活動的台北醫師職業工會、或是近日常躍上媒體討論的各外送員職業工會,其不再因會員結構分散而難以找到固定的談判對象,反而開創出跨企業組織進行團體協商的可能性,亦可見職業工會於未來工會行動上的重要性。
經由此次難得之訪視經驗,近距離了解不少企業、產業與職業工會的最新發展,在恭喜今年度獲獎的工會之外,也感謝這些工會為台灣社會公平、正義與平等所付出的努力,期待各工會在社會中繼續發揮影響力,以共創台灣工會與社會更好的未來。
圖說:工會評鑑資料
為工會現代化而努力
全國產業總工會顧問 謝創智
近代工會起源於工業革命之後,弱勢被剝削的勞動者唯有透過團結的方式,才有力量和資方抗衡、協商獲得更好的勞動條件,才有能力要求國家保護勞動者權益。
兩百多年後的今天,透過國家立法的方式和諸多工會前輩的努力,以往長工時、低工資、惡劣工作環境已經獲得大幅改善。但新時代有新的勞工問題、新的挑戰需要去克服,工會必須思考如何轉型,以現代化方式繼續扮演維護勞工權益的角色。
如果類似平台經濟的模式更加興起,勞雇角色日益模糊;如果工會無能力行銷吸收不到新會員,既有會員又逐漸退休、出會;如果工會無法緊密與會員連結,無法發揮團結的效力;如果工會無法對雇主形成協商壓力,或縱然協商卻無優質協商能力;如果產業轉型升級,會員技能卻停滯不前面臨淘汰;如果勞保等法律修法,工會失去社會保險代辦角色;如果年輕勞工不了解工會、不認同工會、工會形象得不到社會認同……。還有很多如果,這些如果若成真,那工會還有未來嗎?
雖然有很多如果的危機,但在這次評鑑的過程中,我看到有工會自我檢視會員結構後擬出因應方案、善用網路工具進行內外溝通和服務、製作自媒體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學習限制、技能培訓深入校園開發未來會員、積極辦理會員職訓提升專業技能、成立第二專長訓練委員會強化會員就業能力、培訓會員網路及手機行銷能力擴大消費群、結盟同性質工會擴大影響力、修改章程依勞動事件法協助會員參與勞動訴訟……。還有很多亮點,也讓我們看到工會的發展希望和信心。
工會的類型有很多種,各工會的大小、財力、屬性和面臨問題也不盡相同。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去檢視,有的工會還在生理需求上去幫會員爭取一份工作,一個好的勞動條件;有的工會已經簽訂或是正在協商團體協約,希望讓好的勞動條件持續下去,工作權得到保障以滿足會員的安全需求;更有工會已經透過各種活動滿足會員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往自我實現邁進。建議工會可以參考自身的發展階段,讓工會功能多元化,滿足現代會員不同層次需求,讓會員覺得參加工會是超值的,是必要且正確的選擇。
評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用同一個標準去檢視所有的工會也是很難的。恭喜今年獲獎的工會,您們的努力都值得被肯定,也希望您們的優點能分享、影響其他的工會,讓台北市所有的工會都能向上發展,各個都成為現代化優良工會。
圖說:評鑑委員合影